第(1/3)页 示威结束,都城中的所有人如梦初醒。 待得再次抬头仰望,头顶的那三道人影却已经消失不见了。 压在心头的石头也在这一瞬间撤去,方才还针落可闻的都城内顷刻释放出鼎沸的人声,嘈杂的讨论如同瘟疫一般,迅速在城中扩散开来。 “大明这是要废黜乌孙王吗?那让谁来当这个王?” “你刚刚没听到吗?让二王子来继承王位...” “二王子?老国王什么时候多了一位王子了,我怎么记得王储一直都是只有一位啊?”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那位二王子殿下尚在襁褓中,便被送去了大明京城为质子,连老国王仙去之际父子二人都未曾相见。” “竟然这么可怜,那二王子殿下为了我乌孙国的安定也做出了不小的牺牲,如此看来成为乌孙王似乎也是名正言顺。” 众人议论纷纷,言语中对于魏洲继承王位并没有太多的抵触,甚至于支持者大有人在。 一是魏洲多年生活在大明,肯定结识了大明的许多大人物,也可以庇护乌孙一二。 二是魏洲自小为质子,也算是为了乌孙国民的安稳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那个一直在王宫内醉生梦死的王储让他们多出许多好感。 三是大明天子已经言明,若是不接受魏洲为王,乌孙国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内外多种因素叠加下,竟然意外地让魏洲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正合了那句话,夷狄畏威而不怀德。 乌孙国的民众对于大明的强势霸道并没有心生抵触,反倒是一副理所当然的心态。 当然,继承不继承王位,城中的黔首黎民、走夫贩卒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只不过,等日后魏洲正式继位之后,施政便会发现民心可用。 而此刻,在王宫之中。 群臣毕至。 张麟三人立于殿上,国师携大王子以及群臣站于陛下。 方才的法旨宣读,在场的众位大臣也都听在耳中,此刻见到正主到来,纷纷三拜九叩,齐声高呼: “请新王登基!” “请新王登基!” “请新王登基!” 声潮一浪高过一浪,在这大殿之中回荡盘旋,传至殿外的侍卫耳中,惹得众人心中好奇得紧。 想要一窥新王的模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