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懂得崇高与纯洁的意义。 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 李云反复的琢磨着这句话。 虽然这段震慑人心的台词是自己说出来的,但李云自己也未必能够感觉得到这份意义。 但李云觉得自己不懂,没关系。 少年的我懂就行。 这位在自己身上的蔡森懂得就行。 在这个时代,青春与学习并非一帆风顺,整个剧情最重要的节点即将到来。 新来的督军汤某人说。 来,各位,写亲寇征文吧。 对于少年们来说,对于老师和校长来说,这无疑就是最大的侮辱。 一次绝对的侮辱。 少年们愤怒。 少年们难受。 大地百年国耻,这些共同的记忆在演员的心里,在角色的心里。 而李云此时更能真切地感受得到。 对了,李云产生了幻觉。 在剧组里产生幻觉。 眼前的一切不再是摄像头,剧务,还有工作人员们。 一切都变了。 山河破碎,衣衫褴褛。 其实李云对于山河破碎的概念,更多的是在书本和剧集上面,其实真切的感觉并没有说的那么深刻。 是啊,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们,对于国耻的概念,不过是薄薄的历史书而已。 但那却是真实发生的,真实经历过的。 强烈的东西。 “好心人,能给我一碗素面吗。” 杵着拐杖的女乞,背着襁褓中的娃娃,足下却还是用来取悦人的三寸金莲。 读书人,商人,脚夫,女人,男人。 破碎山河的感觉无比的强烈,封建王朝对于侵略者的妥协更是让人愤怒,甚至在李云的眼前都呈现了真切。 愤怒是一种很真实的情感。 当袁市凯签国耻条约的时候。 李云也生出了强烈的感觉,不能低头。 看着这一片狼藉的模样,这片土地此时此刻遭受的国难,李云感觉自己也不禁生出了一些读书人的风骨来。 好吧,如果这些东西能叫做风骨的话。 李云感觉自己是有这种情绪的。 特别是看到眼前山河破碎的国度,在自己面前时。 那种强烈的情绪就变成了愤怒。 “不要啊!” 此时,一名学生,自己的同学被汤总督的手下挑死。 原因是因为他手里捧着梁栖超的禁书。 昔日同窗。 在这里死去。 为什么他能这么勇敢呢。 他看到了饿殍遍野,看到了满地的死尸,看到了,人命如草芥,是现代象牙塔的学生们没办法看到的东西。 李云哭了。 少年的自己哭了。 时间和幻觉又开始往前,似乎在告诫着李云国耻是什么样的。 一个弱小的国家,又是怎么样的。 民国建立以前,还有大清,还有八个国家的联军。 对了。 眼前的时间不是1913年了。 而是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的暴行,这和日岛侵华没什么两样,只是主角换了一个而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