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痛失挖墙脚的明成祖和积极挖墙脚的李二陛下-《万界BOSS聊天群》


    第(2/3)页

    甚至是让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切,都是未知的,都是有可能的。

    【宋神宗位面】

    还没弄清楚自己到底被后世认为是明君还是昏君的,就得知自己死了的赵顼,人都恍惚了:“爱卿啊,朕好像死了?”

    王安石:“”

    这话说的,谁能不死?

    在说,这不也没说什么时候。

    就,一言难尽。

    其他人倒是连忙拍马屁:“陛下英明神武,这说的必然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陛下不必介怀。”

    “没错没错,陛下肯定长命百岁。”

    “上面说苏轼都吃不消长途跋涉,可见他已经是到老年了,他现在还年轻着,所以陛下切莫担忧。”

    王安石依旧沉默,不说话。

    赵顼也仍然纠结着,不过有一点,他倒是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让朝堂这般混乱下去。

    苏轼在看到因为自己,而让幼儿夭折,忍不住落下泪。

    他现在还没有这个幼儿,可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尤其是这个孩子,还是因他这个父亲而亡,是他的错。

    “相公,不必忧心,时也命也,现如今一切都还未发生。”妻子握住他的手,轻声安慰,眉眼带笑:“但我还是希望相公,依旧如初。”

    苏轼回握爱人的手,无声的应答。

    他即便是看了这么多,所谓的他的人生,却也没有丝毫改变他此刻的心境。

    他也从不后悔每一个决定。

    只是。

    “委屈夫人跟着为夫受苦了。”

    “并没,妾身甘愿。”妻子微微摇头,笑容温暖。

    【唐太宗位面】

    “哎,这个苏味道找到了吗?”李世民在听到说是初唐大臣后,就派人去寻找了。

    这苏家都是人才啊,他得先挥动锄头,把人挖了。

    反正后面那个宋朝也不做人,这么对待人家有才之士,那就给他大唐好了。

    至于说什么现在人家还不知道在哪,那是几百年后的存在,没关系,他用不上,他的后世子孙可以啊。

    这叫有备无患。

    “陛下您这也太心急了,这去寻找的哪那么快。”魏征很无语,他家陛下,怎么感觉有些变了呢?

    听到人是他们唐朝的后,就兴奋的不行。

    李世民失望:“明明这么久了,还没有消息啊,不会不是咱这个时候吧。”

    要是现在就在做官了,调查名录,应该很快呀。

    “陛下,就算不是咱们这个时候,想来相对应的朝代,他们也会有所寻找的。”房玄龄道,摸着胡子,他对这个苏家真的是太佩服了。

    能够被点到名的,必然也都是能人。

    现在苏家就上去四位了。

    真真是光耀门楣啊。

    群里看着的,顿时开口。

    【朱棣:李一陛下,你这就不道德了,挖墙脚啊。】

    【秦始皇:说的好像你要是能挖不会挖似的。】

    【朱棣:政哥,看破不说破呀o(╥﹏╥)o】

    【刘邦:其实我觉得,挖墙脚不好,这样别人该多难过呀。】

    【纣王:刘邦你这是说你吗?想起了秦皇挖了你的韩信?哈哈哈哈哈。】

    【李世民:嗯?汉高祖的韩信被秦皇挖走了?还有这事?】

    【罗睺:对呀,现在韩信好像才十来岁,已经被秦皇放到军营训练去了,由他那个大将军带着呢。】

    【刘邦:呜呜呜呜,我的韩信呀,政哥o(╥﹏╥)o】

    【白骨精:魔祖大人,您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呀,奴家们都不知道呢~】

    【罗睺:你这骨头架子天天想着床上大架,多人交流运动的,哪还有注意力在其他地方。】

    【白骨精:奴家这是在探讨人的真谛和生命的起源,这可是最伟大的存在。】

    苏子言:

    秦始皇:

    好一个最伟大的存在。

    写h话本,还把主题上升到了这种高度。

    不愧是第一批搞传销,哦,不,搞营销的,是懂得利用宣传点的,更是懂得搞核心思想的。

    一个字,牛!

    【纣王:寡人最佩服白骨精的一点就是,能够不要脸到如此地步,她都理直气壮。】

    【刘邦:这么说也没错,白娘娘真的非常人。】

    【秦始皇:行了,别捣乱,继续往后看。】

    此时被惦记的苏味道,确实是被找到了。

    应该说,本身此时的苏味道就已经成名,做官也有些时日,还颇得赏识。

    在他是初唐大臣的消息出来后,唐朝各个时期的帝王都在行动。

    武皇是第一个找到的。

    因为对方正拜相。

    跟着就是李显。

    在李显那,刚好有人弹劾苏味道,他能不当即就把人对号入座?

    而此时的苏味道,已是几次拜相,可见其能力之强。

    苏味道自己也是极为感叹,他苏家后人,竟然如此出息。

    【苏轼离京后一任杭州,正好遇上大旱,伴随着瘟疫袭来,面对如此严峻的事,他不仅没有离开,反而投身其中,极力上书请求减少百姓供奉,还得到御赐度牒,给百姓换大米。

    他一直在救济百姓,更是要求各方降低米价,又亲自做了很多粥棚,给百姓施粥送汤药,派人带着大夫到处给百姓治病,还拿出自己的钱财,修建病坊,他只要稍微有一点余钱,就会用在百姓身上,因此,救活了无数人。

    在发现钱塘江的河道后,他带人修筑长堤,方便百姓往来。见百姓种植困难,又亲身上前,带领人在西湖中种植。

    后长堤筑成,他在上面种猪各种植物,芙蓉,杨柳,如诗如画。

    杭州百姓自发把长堤命名为苏公堤,以此来纪念和感恩苏轼为他们付出的一切。(来自《苏轼传》资料整合)】

    【宋神宗位面】

    赵顼羡慕了,苏公堤啊,这可是用苏轼命名啊,他都没有这份荣耀。

    “陛下,您也可以,只要一心为百姓,使得百姓过上平和的生活,外人不可欺,百姓也会为陛下铸碑建庙。”

    王安石看出神宗的想法,开口说道。

    他当初变法的本意,也是富国强兵,挽救宋朝现在面临的政治危机。

    他也不觉得自己的策令不对。

    但现在他确实要好好的思考思考,自己的策令,是不是真的所有都合适都对。

    因为,他似乎没有考虑过百姓。

    或者说,他没有站在百姓中设想过。

    一个国家,除了君王,军队,还有人心,人心从何而来?

    百姓。

    先秦时,秦始皇众望所归,问鼎天下,便占了人心所向。

    与王安石不对付的大臣很是不屑,却也没有在此时说什么,因为这天幕上明晃晃的在表明,苏轼就是走的这条路,而这条路还是正确的。

    虽然他们真的觉得愚蠢。

    洪水不跑就是傻子了,瘟疫还往里面钻,真是找死。

    他也就是运气好,不然说不定早死了。

    赵顼倒是认真思考起了王安石的话,他最初任用王安石,又何尝不是想要改变现在的弊端。

    只是

    苏轼在看到自己这般大胆的时候,不是震惊,是下意识看向身边的妻子。

    又要劳累他妻子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