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关于货运港-《被分手失业后,天灾来了》


    第(2/3)页

    莫寻将战斗机开入山腹中的机库,进行维护。

    他带着脚步有些虚浮的祁晴走到机库旁的休息区。有专人接收从战斗机上卸下来的设备仪器,按照计划,一切顺利在两小时后他们就能夜航起飞,返回他们来的地方。

    因为T市市区的地下水位非常高,建造地下工程的成本高于许多地方,所以当初T市修地铁修的都很谨慎。

    而T市军事防御工事以及重要的避难所都建在郊区的山里,大部分在地面上,隐入了山腹之中。

    2个小时休整时间,他们完全不需要进入基地的主体结构,只用在机库这边的休息室内等待即可。

    可是,首都那边忽然发来了消息,让莫寻进入到基地内部的机密会议室,有重要的会议需要他参会,时间会持续多久不能肯定。

    祁晴只好一个人等在了机库的休息室,百无聊赖之际,她和休息室内的值班人员问了问怎么能联系到T大的人。

    值班人员热情说道:“T大的重点学科都已经搬入了附近的避难所,包括他们的核心实验设备和教学人员。T大建筑系的专家和老师们也都参与到了建设民用避难所的工作中。”

    祁晴立刻问了怎么能联系到王教授,发现王教授在这边居然有专门的办公室,从休息室打固定电话就可以。

    “王教授,我是祁晴。”

    “小晴?天啊,现在电话能通全国了么?”王教授很高兴地回答,“哦,这号码是我们避难所的。哦,懂了,你们最近过得如何?”

    “我们那边虽然出了一些事,后来都搞定了,一切都好,平安无事。王教授,您的家人和学生们都搬到安全的地方了么?”祁晴先问了自己关注的事情,毕竟距离极热天灾结束的日子快到了。

    她当初那场梦境并没有清晰的时间提示,她一直担心海啸并不是在预期的日子到来,人们措手不及造成大损失。

    王教授回答:“大家都在安全的地方了,不过城市里还留了一些人,最后才会撤离。”

    祁晴一想也对,偌大的城市,光是滨海区就十几万人,不可能太早就都撤离。比如海水淡化工厂那里,为了确保淡水充足供应,按计划一直不停工不停产,留下来的人坚守各种关键岗位到最后。专家们也时刻盯着,一旦收到预警,再启动最后一批撤离。

    而后祁晴讲了讲凌雪松、齐河与冯珂的情况,听到他们发挥专业所长参与建设和管理工作,王教授更放心了。毕竟T市有海啸风险,而军工厂那边的避难所离海很远,在山腹中,肯定更安全。如今他的学生们又肩负重任,学以致用,实在很让人欣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