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我力能扛鼎》


    第(2/3)页

    他家是正儿八经的地图世家,每回一有大型舆图作业,裴先生都是带着自家的子侄辈、还有孙辈一起干活的。昨天才跟唐荼荼探讨了沙盘做法,今天就带着老宅一群人来实验了。

    他们大概也是专注地忘了吃饭的点,擦着晌饭的尾巴,浩浩荡荡一群人进了饭堂,围着唐荼荼坐了两排桌。

    裴先生年逾花甲,之前喊荼荼喊“丫头”,人前却不落她的面儿,喊一声“小唐”。

    唐荼荼也就抛开官职,顺势唤了声:“裴爷爷。”

    裴家子侄辈的叔叔伯伯们还是头回见她,最近成天听老爷子念叨这丫头有奇才,都好奇地把她望着。

    裴老先生抚着胡子:“论舆图造诣,小唐比你们厉害,喊一声师父也应当。”

    “那怎么能行?我可当不起。”唐荼荼客气了两句。

    老爷子教诫子孙,她不方便插话,拱手跟几位伯伯互相见了礼。最后裴家一合计,老爷子爱热闹,索性认她做了师妹,这彻底乱了辈分。

    “那我就厚着脸皮,喊诸位师兄啦?”

    唐荼荼半推半就地认下了,坐桌上直笑。

    科研人员不讲究论资排辈,在她那个时候,新生代的研究员平均年龄不足三十。那时的科研不是凭空造物,而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流里汇总数据,年长的大牛科学家往往只提供一种思路,思路落地要靠年轻人来。

    几个三四十岁的伯伯喊她“师妹”,上辈子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唐荼荼没什么压力。

    只是吃饭的时候一群人盯着她看……怪有压力的。

    裴先生给荼荼引荐家里子侄时,唐荼荼抓着说话间隙,喝了碗银耳粥。

    裴先生讲沙盘进度时,唐荼荼吃着黍米饭,一份饭三份素菜,怕吃不饱,还配了一块杂粮煎饼吃。

    裴先生讲熔模进度时,唐荼荼刚把一碗肉末蒸蛋刮得干干净净。

    她吃了个七成饱,又小口小口啃开了一只苹果——长期大口吃东西会锻炼到咬合肌,咬肌发达,脸型会不好看。

    一抬头,唐荼荼愣住了。

    “诸位……是在等我吃完么?”她忙说:“不用等,我一会儿还要散步消食的。”

    裴老先生没忍住:“小唐你这胃口,一直这么好?”

    唐荼荼也没忍住,给自己辩了一句:“您别看我吃得多,其实我这顿饭未必比你们的饭热量高,而且我这份饭营养齐全呀。”

    先一碗清粥下肚,养胃,有碳水、有荤食、有杂粮,水果蔬菜占一半,蛋白维c也齐全。

    “丫头说得有理。”裴先生哄小孩似的,哈哈直笑,周围几位裴“师兄”也笑起来。

    脑力工作消耗血糖多,人就饿得快,唐荼荼刚才打饭时就观察过了,工部这些人要么是浓粥配糕饼点心、要么云吞配包子咸菜,要么一吃两大碗面,菜浇头很少,顶饿。

    时下没有营养成分学和食物热量表,可中医膳食养生的知识早已成型,膳房每天的饭食都是能搭配出营养食谱的。

    坐堂下吃饭的这些人里没几个苗条身条,裴家这些先生也一样,乍一瞧,都是茶水里边泡枸杞、循着养生经照做的中老年人,饭食上却不注意,可见有恃无恐。

    唐荼荼打算哪天给他们讲讲饮食结构不合理的危害,可低头瞧瞧自己的臂围腰围,又觉得自己开口吧,不是很有说服力。

    只好把一肚子膳食理论暂且憋着。

    唐荼荼细嚼慢咽,吃到饭堂里没什么人了,她才慢悠悠地沿着回廊溜达回后院去,继续坐到放映机前。

    如此,唐荼荼从基础成像原理一遍一遍尝试,反复调整光源和幕布距离,算出了无聚光镜条件下成像的距离比例。

    她对数字敏感,几年前参观影史文化馆的那一回,还依稀记得些重要数字。

    比如古早的胶片格式是8mm-35mm左右——这个尺寸是说胶片的宽度,底片尺寸越大,相当于分辨率越高,投影出来就越清楚。

    可当下条件,3.5cm宽的图片没可能成像。唐荼荼不清楚这些数据影响什么,但既然是前人的标准格式,应该有其道理。

    她全部按着比例放大。

    一整天,唐荼荼都坐在这一台木头机器前,刨去晌午时走了两步路,剩下的工夫全闷在这块黑布底下。

    “小唐大人,有什么奴才能帮忙的……”

    “小唐大人,琢磨出来了么……”

    “小唐大人,我泡了什么什么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