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代和明代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真的能够发展下去吗? 对于这点。接受过中国官方历史教育的人,如果按照官方钦定史学观来进行回答的话。是会给予否定的回答的。 对此,接受过高中文科教育的人,往往在高考之前都能大套大套的背出那种正确答案。比如说。遇上考试时问“如何正确认识明清时资本主义萌芽。”除了要照例说上明代清代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好话之外,还要从这几个点回答说“自然经济的封闭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封建制度束缚,征收重税;闭关锁国,缺少海外商品市场;自然科学、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如此,才能得分数。而综合起来,河北昌黎汇文一中的教师张庆和的一篇《如何理解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是对于高中文科生来说,还是有看一看的必要。里面的一些观点。比如“力量相对弱小。不足以撼动占据主体的封建自然经济”这类的。(再次的重复一遍。这里所讲封建二字,乃是出自于马克思主义中的封建的概念。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封土建国的封建,并不是一回事。马克思主义上这里说的封建,是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要往自然经济的方面去考虑。而不是什么集权啊大一统啊。) 至于这方面的内容,也算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对于有志于参加高考的文科生来说。在这方面下下工夫,掌握透了,不是一件坏事。不过答对这方面的问题也不难。按照众多参考书上给出的标准答案即可。关键是五个点:1、资金:土地买卖制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另外重重关卡,征收重税; 2、技术:革新慢; 3、市场: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国内市场狭小;政府的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导致国外市场无法开拓; 4、劳动力: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无自由劳动力; 5、国家政策:推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总之,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不管网上的某些帖子侃侃而谈看似多么的有道理。官定史学观是多少有知识有才华的专业人士所共同努力而出的。虽然不免会受到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干扰导致于有些时候会偏离真相。但是总归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况且,那些网络上的侃侃而谈的人,他们的帖子背后,何尝没有意识形态方面的事情? 就算是暂时舍弃官方的历史观不谈。在民间的史学家的一些观点中,也有出色的反驳了宋明时代的所谓资本主义萌芽不经过打断就能发展成果这种观点的。 比如,金观涛先生的《兴盛与危机》就提出了王朝末期的假资本主义一说。 按照他的观点。“由于中国封建社会里资本原始积累必然中断,但随着无组织力量的增长又不能阻止地主经济的瓦解,于是在封建社会后期王朝的末期便会出现一些很奇特的现象。大量破产自耕农流入城市,商业、服务性行业十分繁荣发达,城市畸型发展,与剥削者消费有关的奢侈品生产也高度发达。从事社会主要生产部门――农业的人数占总人。的比例相当小。这种现象很类似资本主义的表面特征。但它只是假象。它不是预示着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而是大动乱来临的前兆。崩溃一旦发生,这种浮华局面立刻象海市蜃楼一样消失了。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假资本主义”。揭示王朝末期这种“假资本主义”现象,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封建社会是很必要的。” “胡如雷形象地把王朝末年商品经济的病态繁荣,称之为城市肥胖症。因为流入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只有小部分转化到手工业生产部门中去,大量的则沦为贫民,充当茶楼酒肆的佣保,斗鸡、走狗、击筑、歌舞的游手,或充当杂役,以至于:“上富之家,待而举火者五六十人。最下者亦不减二三十人”。城市肥胖症的病根并不在于城市该不该发展,而在于整个社会没有产生一种新框架来容纳这种发达的城市经济。应该指出。这种“假资本主义”过渡现象,在中、后期封建王朝的末代都很明显,不能把这种现象只看作是明代或清代所特有的,而应该把它和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周期联系在一起来看。“ 而现在的洛德斯,就陷入到了与之相同的危机之中。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它还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是它之中隐藏着深深地矛盾。具体的情况,则和宋代明代当时的情况是一致的。 消费是不该被否定的。三产也不能被忽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