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六章 白马非马-《大汉封侯》
第(2/3)页
好在郑礼也是健谈之人,一路之上,分别给荀立和荀昭二人讲解各乡详情,倒也不显得寂寞。大到田亩人口,小到乡间琐事,信手拈来,不一而列。
荀昭虽然昨天听赵戒说过,这郑礼是平阳侯邑治吏郑季的弟弟,适才对郑礼也略有些戒心。但是一路下来,也不得不承认,不管这郑礼心性如何,倒也确实可称为能吏。
隐隐之间,荀昭甚至觉得,自己刚才是不是多心了。兴许这郑礼和那郑季,根本就是两路货色。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郑礼和郑季心性不同,也不奇怪。
“此间名唤万庄,有田两千一百四十四亩,人口三百六十一户,有万,毕,芮三姓。”郑礼正对着一片经过的村庄,对着荀立说解,“再往前走一里地,便就是卫氏族地。”
“卫太傅如今在朝为官,深得皇帝陛下宠幸,故而卫氏族地,在我平阳县里也是数一数二。卫氏举族四百六十户,有田一万五千余亩。其中有大半数,都是在卫太傅的名下。”郑礼一边驾车,一边像是平常一般的说道。
“哦。”荀立轻应一声,脸色微变。荀昭坐在一边看得真切,心里忽得闪过一丝不安。
“我平阳县里,共有多少田地?”荀立直起身来,左右看了几回,开口问道。
“若是属官记得不错,当是有二十一万七千余亩,上下当是差距不大。”郑礼像是略想片刻,而后才开口回道。
“如此说来,仅卫氏一族,就占了平阳全县田地,十四有一?”荀立的脸上,略有些阴晴不定。
“呵呵,县令大人莫要误会。”郑礼呵呵笑了几声,继续说道,“卫太傅乃是我河东贤士,又位列三公。按照我大汉律治,可免田税。”
“那些田地,也不尽是卫太傅自家所有,其中又有大半,是卫氏族人将田地托于卫太傅名下,以免田税。”
“卫太傅德高,又有长者之风,乐于助人,岂有推脱之理。”
“原来竟是如此。”荀立点了点头,脸上却已是渐渐的竟似笼上了一层阴霾。
荀昭看在眼里,心里更是一沉,适才对郑礼逐渐减少的戒心,陡然间却变得更加强烈起来。
那卫绾卫太傅,虽是对自家颇有些恩惠,可是他是否贤德,一时间似乎与自己并无直接关系。可这郑礼,为何要把此事说得如此仔细,其中心机倒是颇为有几分值得推敲。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学习过《资本论》和《社会经济学》的荀昭,比当世的任何一个人都更加明白。无论是多么清廉的官吏,所拥有的车驾锦衣,都是从平民口中省下来的。如果说卫氏是借卫绾之名逃避赋税,那么上高河北的郑氏,依附于平阳侯府,又是该是如何说?
若是真要怪,只能怪这个万恶的封建制度。作为荀昭,还没有傻到以为一个人可以挑战整个制度,以为自己登高一呼,就会从者如云。
荀昭眼下所想的,只是要保住荀家,保住这个现在唯一能让自己感觉到温暖的地方。
“父亲大人。”荀昭忽然唤了一声,扶着车轼,从车上站起身来。
“嗯?”荀立应了一声,转过头去看荀昭。
“孩儿见此间田陌风景,也是心情大好。”荀昭像是撒娇一般的对着父亲说道,“若算起来,这还是孩儿第二次由父亲陪着出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