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清穿三福晋》


    第(1/3)页

    完颜氏忍不住摸摸脸,  高兴的道:“真的吗?”

    乌雅氏只是个常在,完颜氏这样的贵女打心眼里瞧不上她,连带着对她生的十四阿哥也有些意见。但这不妨碍她喜欢听别的赞美。

    菀凝用力的点头,“那当然,  要我说十四弟能娶到你这样的姑娘,  那是他的福气。十四弟什么意思我不清楚,  不过乌常在没少夸你懂事大方。”

    乌常在能不夸奖她么?

    乌常在野心勃勃,同时养的十四阿哥心思都大了起来。瞧瞧她给十四阿哥找的女人,一个个不是满洲大姓就是家里跟满洲大家族联姻的。

    罗察自己就是个侍郎,  而他在整个完颜氏一族里还不显赫,可见完颜家的势力有多庞大。

    自从被贬,乌常在就沉寂下来,连与郭常在斗嘴都失去了兴致。而今因为这个赐婚乌常在似乎又燃起希望,  最明显的就是没事就对着郭常在冷嘲热讽。

    没办法啊,谁让十四阿哥比九阿哥孝顺、听话呢。

    这下完颜氏更满意了。

    等两拨人走后,大福晋道:“这个十三弟妹我看着还好,  十四弟日后怕是有的瞧喽。”

    就十四弟妹那个性子,  他后院不起火才怪。

    菀凝抿唇笑着,  “我怎么觉得大嫂你有些迫不及待?”

    大福晋冲着她眨眨眼,“有吗?”

    大福晋绝不承认,她如今生活顺遂,  闲着无事就想看热闹。之前九弟妹把老九折腾的不轻让她看了个过瘾,她现在特别想看十四弟妹折腾十四弟。

    太子妃从后面走过来,  目光幽怨的看着二人,  “你们两个可真是我的好大嫂好弟妹,你们倒是享受去了,留下我……”我一个人在这深宫大院里。

    太子妃的话没说完,  但大家都知道她想说什么。

    菀凝与大福晋有些不好意思,她值得讪讪的笑着:“这不是没办法么?不过二嫂也不用怕,这不是十三弟妹与十四弟妹马上要过门了,到时候人多就热闹了。”

    兆佳氏先不说,就完颜氏那个脾气,她早晚能跟乌常在闹起来。如此不就有热闹可以看了。

    太子妃抿唇,“你呀。”两人再怎么闹那也是在永和宫,她总不能跑到永和宫看热闹。

    她看着菀凝的肚子,“听说明年开春汗阿玛会去蒙古狩猎,三弟妹你这肚子……怕是去不成了吧?”

    皇上出巡有时候会带着太子一起,那也是她为数不多能出去放风的日子。

    菀凝下意识的摸摸肚子,才四个月的她跟别人五六个月差不多了,她只能遗憾的点头。

    塞外路途遥远,一路上都是坐马车,谁也不能保证途中一点事没有。

    太子妃惋惜道:“三弟妹不在,总觉得这一路会少很多乐子。”

    菀凝哼哼几声,“感情我在二嫂眼里就是个逗趣的。”

    太子妃连连讨饶,“可不敢这么想,不然三弟还不得把毓庆宫给拆了?”

    一句话说的大福晋哈哈大笑,气的菀凝只想追上去锤她。

    承乾宫距离钟粹宫比较近,菀凝与众人分开直接去了钟粹宫,在钟粹宫陪着荣贵妃用过午膳才回府。

    太子妃生了皇室有史以来第一对儿龙凤双胎,皇上龙颜大悦不但满月就给赐了名,还破格让太子的长女芮佳格格入上书房跟着众位皇阿哥一起读书。这是皇家格格中的头一次,与芮佳格格有同等待遇的还有菀凝家的怡乐格格。

    皇家上书房是出了名的课业多,虽是格格两人除了不用学习跟政治有关的内容,其他的待遇都一样。

    弘晟与弘暹被太子拉去毓庆宫跟弘皙作伴了,荣贵妃担心怡乐每日奔波吃不好说不好,恰好菀凝有孕,她干脆奏明皇上把人留在了钟粹宫。

    所以,如今的府上又只剩下她与三阿哥两个人。

    两人仿佛回到了最初刚刚大婚的时候。没事就一起写个诗画个画探讨一下文学。这些年在三阿哥的‘帮助’下菀凝的画技不说多出色,但在妯娌之间也算排的上号。

    今日三阿哥又一次教菀凝学习西洋画法,菀凝忽然道:“对了,我听说西洋有种叫相机的东西,嗯,就咔嚓一下人就出来了,也不知是不是真的?”

    菀凝还是听九福晋说的,老九擅长做生意,经常跟西洋人往来,这个相机就是她从老九那里听来的。原本董鄂清莹还想从老九那儿骗一个来炫耀,结果老九告诉她,这东西在西洋都无比珍贵,并不是谁都拥有的。

    西洋画如果画技高超的话,就跟把人印在纸上一样,栩栩如生,她很难想象还有比西洋画更厉害的东西。

    三阿哥放下画笔,“怎么,你想要那东西?”他心里开始琢磨怎么忽悠太子去弄一个。

    西洋人经常会来大清参加国宴,他们或许会不给自己面子,但大清的皇太子要,对方敢不给?就算没有,他们也得给弄一个来。

    菀凝缓缓摇头,“那倒不是,比起这个什么相机,我倒是对他们的航海技术感兴趣。”

    她听说海洋的另一边生产黄金,假如大清也有了航海技术,就可以自己带着茶叶、丝绸去往西方与之交换。像现在这样,只有西洋人来大清卖他们的东西,菀凝总觉得太亏。

    洋人带来的那些东西在西方廉价的很,但在大清却能卖出天价来。为什么?

    不过是在他们这里稀罕而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