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明军组建多年的五个重型火炮师因为在战争之中很少会使用到他们,因此进行了一番重新整编。全新的机械化战争形势导致战争的进程非常快,基本上都是装甲部队突破包抄。步兵跟上包围歼灭。这种情况下机动能力差的重炮师只能是将自己编制内的较为轻型的火炮分剥出去野战部队,只留下超级火炮作为攻坚要塞的时候使用。 明军需要攻坚的时候真不多。一般情况下敌军被包围之后很快就会被歼灭或是投降。至于坚固的要塞阵地攻防战也就是在开战初期的喀山要塞攻坚战的时候才有过大规模的炮火准备。在那之后明军重炮师罕有上场的机会。原本五个重炮师已经被缩减成了四个,两个在莫斯科郊外,一个在察里津,还有一个属于战略预备队。 不过莫斯科守军拒绝投降,张诚决心强攻结束战斗,这就给明军的重炮部队提供了难得的出场机会。他们苦等多时的时机终于来了。 明军第一和第二重炮师在重新整编之后各自装备有两个380毫米口径铁道炮班。说是炮兵班,但是实际上其兵员高达数百人之多。而且班长就是一名上校。 这么多人伺候一门火炮并不是说笑话。这些官兵之中包括了负责警戒的卫兵,负责运输的运输兵。负责操作火炮的炮兵以及负责器械打桩架设临时铁轨的工兵等等。 明军重炮师装备的这种380毫米口径铁道炮实际上是海军退役战舰上的主炮拆卸下来之后进行重新改造编入陆军的。之前数年的海战之中明军有不少的战列舰受到创伤或是被击沉,这些被财大气粗的大明海军选择退役的战舰上有许多有用的东西都被拆卸下来,其中最为关键的自然是火炮。 原本按照惯例这些火炮都应该是被部署在各处重要的岸基防御炮台里面的,这也是各国海军的一向的传统。可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在飞机逐渐开始主宰海战和蓝天的时候,这种耗费巨大而且还无法移动的海岸炮台就显得非常鸡肋。更加重要的是。大明海军不断取得胜利,将战线一路推到了敌军的家门口,这个时候大明海军也没有兴趣将军费花在修建炮台上面。 随后,经过张诚的协调,海军将一部分的火炮转交给了大明陆军。陆军实际上并不是没有钱去生产这些东西。只不过用到的时候实在是太少了所有没有去建造而已。但是现在这样白捡的东西谁也不会拒绝,这种巨型火炮一diǎn都不便宜。 陆军从因为触礁而被迫退役的玉龙雪山号战列舰上得到了八门半新不旧的380毫米口径主炮,投入巨额军费返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使之能够在陆地上使用。在这些火炮进过近一年的改造正式进入陆军编制之后,陆军很快就重组了重炮师,将其平均分配到了四个重炮师之中。 这种原本是战列舰上使用的火炮在进行重新改造之后射程有所缩短,但是其威力和精度却没有丝毫退步,反倒是有所加强。 重炮师的官兵们选择炮击阵地,工兵架设好临时铁轨和支架的工作很快就结束,几门超级火炮计算好各种坐标之后发出震天怒吼,将重达近一吨的高爆弹和穿甲弹射向二十多公里之外的俄军阵地。 战舰上的火炮因为射击平台随着海浪波动的原因其射击精度一向都比不上路上炮火,不过一旦上岸之后那射击精度就另当别论。拥有先进观瞄设备的明军炮手在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用大量的炮弹和炮管损耗磨练出来的射击水平绝对是世界第一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