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重回复旦-《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第(2/3)页

    这个时候大家并不知道他与“陆破虏”的关联,所以他说这种话难免让人觉得他“矫情”。可陆逐虎确实饱含深情,把他所知道的当年学校经历一一道来,怎么搞球赛,怎么教学,怎样办校庆……一切都宛如亲见,听得学生们倍感惊奇。

    而他也确实是亲历者。

    讲到李校长当年办学的艰难,日军大轰炸时学生们冒着生命危险艰苦求学,陆逐虎动情时都忍不住要落泪。

    “好啦,好啦,我想各位今天各位也不是听我来讲校史的,还是聊聊你们感兴趣的吧!”陆逐虎顿了顿:“不过我还是想说,下次校庆你们学校还是不要抄袭我们学校的宣传片了。”

    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又是哄堂大笑,又忍不住脸红——因为复旦《ToMyLight》的校庆宣传片抄袭东京大学2014年宣传片《Explorer》正闹得沸沸扬扬么!

    ……

    照例讲述自己如何刻苦训练、登录皇马、获得世界冠军的经历后,陆逐虎也被邀请参观校园以及去操场踢球,陆逐虎自然不会推托,现在操场光草皮的质量都不是当年尘土飞扬的新坉操场可以比的了。

    演讲的地方,相辉堂。

    80年前,这里是复旦的男生第一宿舍,小花、小董还有他其他一批学生都住在这里。1920年***校长下南洋募捐资金建造校舍,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自然要省着花,这边丛塚遍野,渺无人烟——自然便宜些。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里不宜建校,只有李校长坚持自己的想法,并经过多年经营,使学校初具规模。当时上海市区与江湾之间尚未开筑公路,李先生为勘察复旦新校址,只得先坐淞沪铁路到江湾镇,然后再坐手推独轮车,步行半小时许才能到达现场,可见创业的艰难。李惠堂、陆逐虎来的时候,学校已经搞得有声有色了。

    小花、小董住的第一宿舍耗资银元四万五千元,二层楼房,可住同学二百四十九人,是复旦当时最大的宿舍。陆逐虎经常会前来找学生们打牌、侃大山,学生们期末考试前也会求他过来帮忙押题……

    不过淞沪的硝烟起时,这里被炸成了一片废墟。学校的其他设施也被伪上海大学占用,损毁的地方很多,而留在上海坚持教学的李校长,为躲避敌伪的压力,到处辗转,带领师生三迁校址,最后要在赫德路租房子才能开学,这才坚持到抗战胜利后,重庆和上海的复旦团聚,重回旧址。

    当时的校长章益也是李校长的学生,为感谢恩师为复旦倾其所有的一生,他联合各地复旦校友募集了三十余两黄金,希望已近晚年的老校长能用来颐养天年。可李校长却没有接受,而是扩大募捐用这笔钱再为复旦盖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