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出口成章-《最强大唐》


    第(2/3)页

    王大锤胸有成竹,毫不犹豫的点头答应。

    “既然如此,那就请皇上和在场各位大人,以及弘文馆的所有同窗替我见证。”王大锤冲着周围拱手一圈。

    弘文馆的所有目光一时间都集中在了王大锤的身上,这一刻用万众瞩目来形容一点不夸张。

    王大锤清了清嗓子,看着院子里的青松,张口成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王大锤一说完,周围的所有人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过了半天才听李世民拍手叫好。“好一首《青松》诗。”

    魏征的脸黑的比包拯的脸还厉害,皇上的这一声叫好,就像当场给了他一个响亮的巴掌。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狄仁杰等人看着王大锤的眼神就像是看怪物一样,充满了好奇和震惊。

    外面的学子也一下子沸腾了起来,连声叫好。

    李恪犹如身中重击,脸色苍白的瘫软到地上,这一刻王大锤成了胜利者,他成了一个小丑。

    不过,好在别人好像并没有将目光放在他的身上,最后还是李世民看不过去让人将他拖了下去。

    这首诗是陈毅的一首诗,被王大锤今天拿了出来,而且非常的应景。

    《青松》这首短诗,是陈毅借物咏怀组诗《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通过对抗暴寒的“松”的歌颂,赞美了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不怕困难、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从王大锤嘴里诵读出来,却又有另外一番滋味,就像是在借青松比喻自己,用大雪讽刺魏征。

    诗的前两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把松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种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从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也感受到了松的抗争,一压一挺两个掷地有声的动词,把青松那种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得惊心动魄。“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作者相信,在经历了风雪的涤荡和洗礼之后,青松将更显其高洁的本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不但是陈毅人格力量的体现,同时也是华夏儿女们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的形象再现。

    用到王大锤身上,就是王大锤像青松一样,面对魏征和吴王李恪的压迫坚韧不拔、宁折不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