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神奇的脑回路-《大汉钢铁直男》


    第(2/3)页

    支持他干嘛?

    支持他继承伊稚斜的大单于位?

    要知道左贤王的位置可都是匈奴的太子位。

    现在的左贤王还是军臣的儿子,褚达就算是再傻,也不可能在军臣刚死的时候,他弟弟继位的时候跑去支持军臣一个没有兵权的儿子。

    “褚达你既然支持右骨都侯,想来渔阳郡的那些汉人们也会这么想。

    既然如此,我决定明年开春之后继续跟汉军作战,直到逼的汉国主动向我们匈奴求和。

    另外派人告诉浑邪王,明年开春给我派二十万大军过来,如果不来往后浑邪王一脉便是匈奴的死敌。”

    褚达都懵了,王帐里面其他的二十四个人也懵了。

    大单于您的脑回路看起来是真的有些奇怪啊。

    其实伊稚斜心里面早就有了主意,就跟军臣一样,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伊稚斜也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的位置。

    现在几乎所有伊稚斜能够动用的兵力都在颓当城了。

    如果再回到狼居胥山,各部族回到自己的草场放牧,伊稚斜再想聚集这么多人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军臣的死,为伊稚斜创造了机会。

    如果现在手里面有五十万骑兵都打不过汉军,将来他只能率领二十万三十万骑兵南下的时候,也不会打败汉军。

    既然如此那就在自己手里面兵力最为充足的时候,对汉军发起攻击。

    不得不说伊稚斜这个想法其实是对的。

    匈奴一旦撤走,乌桓一族还会不会鸟匈奴还是两说。

    这样一来伊稚斜就等于可以控制七十万兵力。

    而大汉只知道匈奴加上乌桓只有五十万兵力。

    因为大汉是没有办法将斥候往草原渗透的,而匈奴人则可以把斥候渗透进渔阳郡。

    按照伊稚斜的设想,浑邪王再弄来二十万骑兵,那么匈奴就会立在不败之地。

    如果张远知道了伊稚斜的想法,估计也会支持他这么做,当然是站在匈奴的角度上。盗墓 

    如果大汉跟匈奴之间必须要有一场决战,这时候确实是对匈奴最有利。

    刘彻要给张远的十万骑兵里面有一半都是新兵,训练时间估计都没有超过一年。

    拖得越久,汉军的数量就更庞大。

    这种事情想都不用想,一个人口几千万的大国,跟一个只剩下不到两百万人口的游牧民族,在军队数量上拖得时间越久,人口多的国家胜算就会越高。

    而且大汉的兵工厂日夜不停地在打造各种武器装备。

    张远都很难用上拿精钢打造的铁器,除了武器。

    这么多年来,大汉产出来的精钢基本上全都用在了武器装备上。

    这一点,匈奴打死都追不上大汉的脚步。

    这是一个文明对于另外一个文明的碾压。

    如果让匈奴自己发展,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才能够有大汉现在的这个水平。

    张远不知道匈奴突然多出来了二十万大军,仍然在模拟着五十万大军对阵七十万大军如何进行战斗才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大概半个月之后,浑邪王分别见了大汉的使者还有伊稚斜派来的使者。

    刚刚好两边的意见都是让他出兵二十万到颓当城,他就把两边的要求都给答应了。

    伊稚斜跟张远绝对不会想到还有这么一层便宜让浑邪王跟占去了。

    当张远从刘彻那里得知浑邪王一口应允之后,心里面松了一大口气。

    最起码匈奴已经有了跟大汉一战的勇气。

    即便卫青跟公孙贺那边传来的消息一直都不是很乐观。

    渔阳郡基本上处于沦陷状态,不仅仅是渔阳郡,还有上谷郡以及代郡。

    区域内活动的全都是匈奴的斥候,卫青想要把消息送出来都很难。

    从代郡到渔阳郡,汉军还有百姓们全都缩回到了城内,匈奴也杀不到人,城池里的存粮足够三个郡的大军还有百姓硬撑到夏天的到来。

    匈奴人想杀人杀不到,想劫粮,粮草却都在城中。

    因为几十万百姓的消耗也要官府出,这才导致已经开始有入不敷出的迹象。

    “骠骑将军,长安城传来消息,渔阳郡太守韩安国离世了。”

    “什么?”

    张远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冬天可真的有些难熬了。

    他已经很长时间都没有见到过韩安国。

    往日的仇恨自然也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散去,张远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还是有些心酸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