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别的不说,杜县的县兵挑出来跟这些学子们打斗一对一肯定是打不过的。 后世许多人对于读书人的印象就都是电视剧中被酒色掏空的样子,文人就只会握笔杆子。 甚至后世有一些文人能够挑起大梁从军打仗都可以流芳百世,在张远眼里,大汉到处都是这样的人才。 或许他们的军事才能或许比不上别人,但是武艺却是丝毫不弱。 “太学令,不是学生们妄自菲薄,可是我们一旦上了战场,挑杀几名匈奴贼寇还是轻而易举的!” 张远笑着扫视了围坐在周围的学子们一眼。 “不不不! 我没有质疑你们能够杀敌的本事。 你们在我心里要发挥出来的作用,远要比上阵杀敌更大! 我想问问大家一句话,什么是德?” 张远的确对要去钻研地图还有各种知识的学子们抱有厚望。 如若刘彻真的答应一些能力出众的学子能够出任军司马,那么这一批学子的起点高的根本让人难以想象。 按照太学以前的规章制度,能够把最优秀的学子推到郎官那个位置以后就得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可是现在一些人有了直接为军司马的资格,等于是在郎官的基础上连跳几级。 最关键的是,他们一获得职位就是能够手握兵权的职位。 公孙弘要是知道张远的打算,估计吐血的心思都有了。 他暗中计划了几年,在他手下的学子现在还没有高过三百石的官职。 张远要是能成功,这些学子出了太学就是六百石,甚至一千石的武官。 在任何朝代,手握兵权要比把持朝政更为重要。 大汉的将军们没办法在平时掌控军权,大部分将军打完仗之后就要出任文官。 例如卫青跟张远就是如此。 还有李广,虽然大家都称呼他为李将军,可他现在就是一个卫尉。 但是这时候兵权就把持在各军的军司马还有长史手中。 将来六百石的官职就可能是这一批学子的起点,万一仗打赢了,论功行赏的时候一到。 那局面可就有意思了。 虽然说万一,但是张远知道此仗必胜。 张远很期待再次上朝之时,建章宫前殿上一百多位官员中出现一二十个太学的学子。 所以张远得给学子们坚定一下必胜的信心,甚至要让学子们永远以张远为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