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宋夫人在生下女儿后便身子一直都不好,原主没到十岁时她便去世了。 宋老爷之后也纳了两房小妾,可依旧无所出。 宋老爷认为可能这就是命中注定了他此生无子,便不再强求,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自家的生意上,想给自己的女儿挣上一大份家产来傍身。 要知道,女子若是没有娘家兄弟给撑腰,在婆家是很容易受欺负的。 一年一年过得很快,眼看着自己的女儿到了议亲的年纪,宋老爷上火得嘴角直冒泡。 他最是了解自己的女儿,她性子虽掐尖好强不软弱,但却也是个直肠子。 这样没有一点心计的人,以后到了婆家也会很难护住自己的嫁妆和财物的。 于是,他便想着招一上门女婿,这样他还能把女儿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原主作为女儿家自然是一切但凭父亲做主。 毕竟宋老爷也是为了她好。 而对于招赘的条件,宋老爷也思考颇多。 宋家几百年来一直都是商家门庭。 在历国刚建立起来时,商人还十分受推崇。因为那时战乱刚刚结束,百姓贫苦,国家为了让人民快速富裕起来,便支持百姓们做买卖。 宋家老祖宗也是借助着这一股势头,抓住了机遇,一下子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国百姓日渐富足,朝廷便开始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并鼓励百姓多从事农桑,生产粮食。 由此,读书人的地位便日益升高,而商人的地位就开始逐渐变低。 到了本朝,士农工商四类人,商人的身份被排在最末。 发展了几百年,宋家如今虽已坐拥万贯家财,但宋老爷心中一直都有个遗憾。 在他小时候,宋老太爷有想过让他去读书考取功名,然而那时宋家人丁稀薄,需要个接班人,于是便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 宋老爷没能读上书,但他谁都不怪,只是从小心底便种下了想要改变自家门楣的种子。 而今终于有了机会,他便万般挑选,选中了个寒门书生。 这书生也是福州平安县人士,身家清白。 他的家中只有一位病重的老母亲,因急需银两给母亲看病,听闻宋家在招赘,便主动上门应招。 书生名叫吴守贵,早年已经考中了秀才,据说是有几分才华的。 而他相貌模样还算端正,原主便也觉得不错,宋老爷也相中了他的文采。 于是,两人便成了婚。 婚后的生活也还算和睦,两人孕有一子一女。 宋老爷只要求两人生的第一个儿子要姓宋,以后来继承宋家的家业,其他的便不再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