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检在帝心-《家兄朱由校》
            
            
            
                
    第(2/3)页
    “行了,你去吧,我再试试这拖拉机。”
    朱由检起身带着笑意下了逐客令,王承恩也应了一声,随后带着御马监的人策马离去。
    倒是朱由检,在那田地扶着铁犁,干得十分开心……
    “弟弟不要?”
    只是一天的时间,王承恩在朱由校即将进入房山县前,带来了朱由检的话。
    面对朱由检的拒绝,朱由校第一反应自然是生气的,但是委屈却大于生气。
    随着朱由检渐渐长大,朱由校总是觉得弟弟成了哥哥,自己这个哥哥成了弟弟。
    曾经他还能用手上的木匠活来让朱由检崇拜自己,现在却是各方面都不行了。
    比国政,朱由检看得远,看得清楚,
    比时政,朱由检分析利害,就重避轻。
    比政务,他处理奏疏的速度更是朱由校的两倍不止。
    朱由校才二十六岁,有的时候他还是想在自家弟弟身上,找回一丝作为兄长的尊严。
    这次他豪掷三百万两,本来就是为了展现一丝作为兄长的威严,结果这大婚还没开始采买,就已经宣告结束了。
    朱由校有一丝不乐意,这对于习惯在宫里察言观色的魏忠贤来说,这再显眼不过了。
    “万岁,殿下恐怕也是担心您,为您的博名。”
    “担心我?博名?”朱由校侧目看向魏忠贤,而他接着说道:
    “殿下的意思,可能是说,让万岁以添喜的方式,与百姓分享这份喜悦。”
    “万岁您想想,惠民药局本就是惠民的衙门,百姓前往看病,大体也就出一些药种钱,诊金和药费都没有出。”
    “奴婢看过惠民药局去年的奏疏,全年药材不过十九万两银子的开支。”
    “若是万岁您每年从内帑拨三十万两给惠民药局,恐怕惠民药局能更好的给百姓治病。”
    “百姓免费治病,得知了您的善举,自然就感激您的恩德了。”
    “至于担心……”魏忠贤想了想,猜测过度的同时,还沾沾自喜的强行解释道:
    “一口气拿三百万两,对于国库来说都较为艰难,而殿下又不清楚内帑的情况,自然担心内帑拿出三百万两后,内廷的用度。”
    “嗯?”朱由校摸了摸自己上唇的胡须,似乎觉得魏忠贤这话有点牵强附会。
    “殿下有这意思吗……”
    旁边的王承恩也不由在心里胡思乱想,可无论他怎么想,都想不出自家殿下当时说这话的表情,能和魏忠贤话里的意思搭边。
    “承恩,你说弟弟是这意思吗?”朱由校转身询问王承恩。
    “额……这……殿下的心思很难猜,但做出的安排都是有原因的,想来这次的安排也是有原因的……”
    伸手不打笑脸人,王承恩不是那种爱争宠的人,也不喜欢去打别人脸,因此只能模湖的掩盖过了这话题。
    “唉……”见王承恩都这样含湖其辞,朱由校叹了一口气,让魏忠贤心里“咯噔”一下。
    只可惜下一秒,朱由校就带着一丝感动,笑着摇了摇头:
    “弟弟爱我……”
    “……”王承恩沉默了,他现在可以肯定,自家殿下绝对没有那个意思。
    兴许,自家殿下只是不喜欢那样铺张浪费罢了。
    “承恩,你去的时候,弟弟在干嘛?”
    朱由校一想到自家弟弟处处为自己着想,心里感动之余,也不免关心起了对方。
    “殿下在用拖拉机耕田……”
    王承恩如实回答,因为他记得清楚,自家殿下说过,除非他交代,不然其它事情不用向皇帝隐瞒。
    】
    “好玩吗?”朱由校来了兴趣。
    “这……”王承恩一愣,紧接着仔细描述了一下拖拉机的各种事宜。
    “那不好玩,估计是我与弟弟兴趣不同吧。”
    听完了王承恩讲述的拖拉机,朱由校便没了兴趣,而是走回自己的位置坐下,对王承恩说道:
    “那六个女子你都见过对吧?你以为谁最适合弟弟?”
    朱由校想听听那齐王六妃的性格和事情,虽说六妃里,能进宫的只有正妃,但他还是想提前了解六人。
    毕竟日后他若是前往齐王府,可能会见到自己的弟妹和自家弟弟的五个宠妃。
    “嗯……应该都适合。”
    朱由校的问题把王承恩问住了,因此只能含湖其辞的回答。
    “适合就是适合,如何能有应该?”朱由校皱了皱眉,显然不满王承恩的回答,就连语气都不由重了些。
    “这……”王承恩面露难色:
    “奴婢实在想不到殿下和这六女在一起时的模样。”
    “男女之爱,有何想不到?”朱由校想王承恩给出个答桉,但王承恩却道:
    “殿下好女色而不贪色,奴婢虽说陪了殿下十年,但除了府内那二位,倒真没见过殿下对别的女子谈笑风生。”
    “这倒是……”朱由校得了答桉,反而有些赞同王承恩的话。
    自家弟弟忙于国事,因此疏忽了男女之爱,加上早年许多朝臣等着他大婚,想在他婚后使用礼法大义来强迫他就藩,因此这事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这么想想,朱由校觉得更愧疚了。
    至于车内的其余人就更不觉得奇怪了。
    如果不是朱由检收了杨媛爱、杨如是俩姑侄,恐怕京里早就开始传朱由检有龙阳之好了。
    文官虽然不恐怖,但文官的嘴巴和笔却能让许许多多雄才伟略的人头疼。
    事实上市面早就流传着朱由检有龙阳之好的造谣,并且盛行于江南。
    如果不是张嫣等人听闻这造谣,也不会一口气为朱由检选五妃、六妃。
    文官们造不了朱由检其它谣言,也只能杜撰这种谣言了。
    不只是江南,还有云南,泰宁三府,南州,旧港,交趾……
    总之充满了流放文官的地方,便有朱由检的各种谣言。
    这些谣言,锦衣卫也曾告诉过朱由检,但他往往会让人搜集,自己看过后一笑泯之。
    文官往往对那些他们对付不了的人诽谤造谣,能对付,能湖弄的就夸为圣贤之君,仁爱之君。
    朱由检心里早有准备,反正他不在乎虚名,那群败者爱如何便如何吧。
    “弟弟何时前往房山?”
    朱由校很快从愧疚的心理走了出来,甚至对王承恩询问。
    “殿下说过几天,没说出具体的时间,应该是殿下自己也不确定。”
    王承恩回忆了一下,接着回禀,而朱由校闻言也微微颌首。
    “弟弟的话我记住了,你让人去转告弟弟,内帑会每年会调三十万两给惠民药局,让弟弟不用担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