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我是那种人吗?-《带着荒田回过去》
            
            
            
                
    第(1/3)页
    王秋菊正在那里训斥着调皮的夏天:“就跟你二叔一样,皮的要死!”
    夏天缩着脑袋,有些害怕,不过还是小声嘀咕道:“二叔回来,我跟他说!”
    这话,让王秋季气呼呼的就要拿鸡毛掸子:“反了天了。”
    吓的夏天撒腿就跑!
    见孩子跑了,她也没有真的去追,吓唬一下就醒了。
    在那里骂骂咧咧的:“一天到晚,不让人省心。”
    ……
    “哎,我告诉你们,我们家建军来信,他在大队里当上生产队的拖拉机手了。”
    赵大妈和院子里人在那里嘀咕着聊天。
    在那里高兴的说着。
    沈老太和王大妈闻言羡慕了一下,自从大院孩子们下乡以后,人们对农村的认识又加强了不少。
    都在打听农村那边的情况。
    没办法。可以说这次的下乡几乎关系到了大部分的城里家庭。
    不说每家都有,也差不多了。
    沈老太叹了口:“我们家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情况,估计咱们大院就你们家建军和小丽两个过的最舒坦。”
    杨小丽在部队里进了军宣队,这事情自然被王秋菊宣扬了出去。
    没办法。
    人活一张脸。
    子女的成就,也是他们的脸面之一。
    以前比考大学,现在大学没得上,就比谁家孩子过的好点。
    赵大娘撇撇嘴:“那他还不是运气好吗?他们家小乐以前你们都说最有出息,现在不也就那样?”
    几人闻言都是轻轻点了点头。
    确实。
    以前真是大学生的苗子。
    这要是一家人都考上大学了,那还得了,搁以前都要写进族谱里面的。
    “聊什么呢!”
    王秋菊骂了孩子,过来笑呵呵的坐着聊天。
    看到他过来,赵大娘自然不会再说什么让人烦的话。
    只是在那里得意道:“哦,没什么,我家建军啊,在他们生产队当上拖拉机手了,天天开着拖拉机。”
    “哎呦,那感情好啊!就说建军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场面话谁都会说,王秋菊自然也不差。
    明白这是在炫耀呢!
    “咣咣咣~~”
    思绪间,门口传来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听到声音众人都感觉一阵的晦气。
    送下乡孩子的“喜报”呗!
    不知道是谁家孩子又要下乡了,大院里还剩下几个符合标准需要下乡的人。
    在那里议论着。
    思绪间,就听到声音进来院子。
    众人都是一阵的茫然。
    王大妈是居委代表之一,自然是过来了,因为有熟人。
    “张主任,孙主任了,这是怎么了?”
    来的人里面有居委会和街道办的两个主任。
    来送下乡的“喜报”那也不至于两個都来啊!
    孙主任见状笑道:“王大姐,你们院子的杨小乐立功了,我们来是通知家属的,给他送奖状来了。”
    主任话,让众人一阵的茫然。
    王秋菊闻言上前疑惑的问道;“小乐立功了?什么时候的事情啊?”
    孙主任见状笑道,指着旁边的一个穿着军装的男人说道:“这是市里的高同志,他这次就是过来给他送奖状的。这位就是杨小乐的母亲王秋菊。”
    听到这话,王秋菊看向了高同志。
    对方见状上前伸手:“王秋菊同志,你们生了一个好儿子啊,感谢你们将这么一个好战士给我们送到了部队……”
    客气了一番。
    王秋菊还一脸懵呢!
    反应过来以后,问道:“他什么时候立功了?我咋不知道啊?他当兵了?”
    “这个具体的不是很清楚,我们也是接到通知,过来给你们送东西的!”
    高同志见状笑呵呵说着。
    王秋菊茫然的点了点头,接下来自然是一系列的交接了。
    等这些人都走以后,她还没琢磨出味道来呢!
    “孙主任,到底是咋回事啊?”
    立了这么大的功劳,而且是三个一起过来,当然了,剩下两个也是顺带的。
    但是这也不得了。
    问题是她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不是在农村插队吗?
    孙主任和张主任两个人都没走。
    看着她高兴又茫然的样子,孙主任便笑道:“王秋菊同志,部队上的事情,我们是不能打听的,说的是四五月份的事情了,不是现在的事情。”
    “四五月份??”
    “嗯,他们是这样说的,其他的不清楚!”
    孙主任说完,笑道;“好了,东西已经送到,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和院子里的人打个招呼,带着人走了。
    留下居委会的张主任。
    张主任看着院子里的人,对着王大娘说道:“王大姐,我是来通知伱们,新的规定出来了,身边除了一个子女以外,待业青年全都要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这话一出,众人茫然了。
    王大娘闻言说道:“张主任,我们知道,我们一直都支持,有些没走的过段时间就走了。”
    张主任摇了摇头:“你们没明白我的意思,家里子女只能留一个,不是说没工作的留一个。”
    说完,看向了赵大娘:“你们家建国上班了,还有一个赵丽,也要下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