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五日后,又是朝议,黄琼果然带头提出了改革举察制度,立刻就有大批的臣子站出来附议。 由于此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低层官员的选拔,并没有改变中高层的推荐方式。 再加上未雨绸缪,已经暗地里做个许多准备工作,所以反对的声音不大,很快就被拥护者盖了过去。 刘志龙心大悦,没想到第一次试探着改革,就能如此顺利。 可他来没笑出来,尚书台便奏报有紧急军情。 两日前,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等八个羌族部落侵犯陇西、金城边关,益州和凉州同时告急。 战火波及的地域十分广阔,人口众多,一个不好,恐怕就会酿成大规模的战争。 “诸位以为该如何应对?” 刘志学着梁太后的手段,将问题先抛给臣子们。 “臣以为,此次战乱是由梁贼之事引起,纯属误会,所以朝廷应该派使者与羌人磋商,以安抚为主,免得大动干戈,劳民伤财。” 首先提出安抚政策的是太尉黄琼,他的主张也自有其道理。 “羌人性情彪悍野蛮,自永和年间开始,朝廷便一直采取安抚策略,十几年来边境都相安无事,百姓才得以恢复民生,安居乐业。” 黄琼在朝中德高望重,又是三公之首,何况本身安抚政策实行了十几年,已经形成了惯例,自然有许多人拥护。 一时间,陆陆续续竟然有二十多人站出来附议。 刘志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他不觉得不战而议和是件好事,眼光巡视一圈,落在了司徒尹勋身上。 “尹司徒,你怎么看?” 朝堂上,尹勋是后起之秀,但人人都知道,他是皇帝的心腹,身边围绕着许多年青新锐的臣子,俨然已经能与黄琼分庭抗礼了。 皇帝年少,正是气盛之时,对于如此保守的政策肯定是心怀不满了。 微微一笑,尹勋气定神闲的奏道。 “太尉所言谬矣,先帝时之所以采取安抚政策,是因为屡次大胜,羌人死伤累计逾二十万,这才主动招降纳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