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研制单兵武器-《四合院之从钳工做起》
第(2/3)页
环氧乙烷,原材料其实是乙炔,如何氧化是李国成需要突破的。
通过查找资料,现在常用的氧化方法有氯醇法和直接氧化法。
李国成选择的是直接氧化法。
通过慢慢地摸索,李国成发现在空气中进行氧化,杂质太多,影响催化活性。
干脆亲自动手做了一个小型密封容器,通过注入氧气、惰性气体和乙炔,不断调整比例,不断尝试。
在念力精准地监测下,只用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最佳配比。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设计弹体和发射平台。
因为时间太短,为了快速形成战斗力,李国成最终选择了单兵发射方式。
外形直接仿造后世的肩扛式导弹,主要是参考山姆国的fim-43毒刺单兵防空导弹。
为了节省成本,采用塑料发射筒。特点就如士兵携带的手榴弹一样,它的包装箱就是发射筒,连瞄具都是塑料制品,开箱即用,用后即丢。
总重量不足12公斤,长0.92米,射程25至850米,一发可杀伤约50平方米空间内的有生目标。
当然杀伤范围是李国成晚上偷偷跑到九龙山区里实验所得,当时震耳欲聋的声音传出老远,吓得李国成赶忙收拾干净现场,绕了一圈跑回到家里。
不久一队警察进入山区,发现一些痕迹和炸药的残留,再没有找到其他线索。上报港府后,为了不引起慌乱,向社会发布了一个雷击的消息。
然后内部组建了专案组进行侦破。半个月后没有任何进展,也没有发现危害社会的事件发生,被警方暂时挂起。
为了尽快制造、囤货和训练,李国成主动联系对方,在正在启用的5号安全屋留下印记。
一周后,老罗提前运来一批原料,顺利的带走u盘和两支样品。
不知道什么情况下,带回分部,检查时,一众人全都惊呼出声,“武器”。
这是他们第一次从香江那位先生手中运回武器。负责人不敢耽误,使用内部专线直接联系上级。
不久,一个排全副武装的军人和匆匆赶来了**研究所的工程师接手了“这批武器”和资料。
一周后,武器性能报告送到了陆军***研究所。
在一个小型会议上,会议最后一个议题,针对李国成私制武器进行了讨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