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让他意外的事,他本以为追到最后能摸到更多关于“播种者龚宇”的信息,结果却是,龚宇的信息他没有得到更多,倒是另一个故人出乎意料的“蹦入”他的视线之中。 这般叮嘱之后,数位天巫便已消失不见踪影。 而他们在照料这些翼龙蛮兽时,最常使用的一种交流套路便是将课堂上所学复述给众翼龙蛮兽知道,一边完成了“交流”,还一边巩固了所学。 天空中,不时可见其他翼龙蛮兽或三五成群结队,或单独一只贴着崖壁之外的天空俯冲飞掠、或自由出没于白云之中的身影。 姜乾第一次切身感受到“这片天地现今依旧是蛮兽遍布的蛮荒”的分量,堪比化神的大尊级蛮兽数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他们修炼与“龙”相关的秘法时,莫不是实在无法想象出真正的龙是什么样子,于是就以这头翼龙大尊为蓝本参照吧? 而在修行人出现以后,他们倒是不怎么害怕蛮兽了,可修行人又成为了他们新的天敌。 要达到这一目的,和一群蛮兽相伴可做不到。 一个大部落的诞生,代表着至少数十个小部落的消亡。虽然其中个体大半都已经融入到大部落之中,但也必然有数量不菲的“顽固分子”随着小部落的消亡一起消亡。 在这过程中,他对蛮修和巫修的理解从门外看热闹到真正的入了门。 沿途所经之地,哪怕不必刻意寻找,也有大量事宜数十上百万人口生息之地。 连飞行姿态都受到了影响,其他翼龙蛮兽,包括四头金丹层次的翼龙蛮兽情况也都如此,整个队伍一瞬间都显得有些凌乱。 而孟祖所在的人口刚满两千的小部落,随时都处在即将被融合被吞并被毁灭的边缘。 这一日,七头翼龙蛮兽组成的队伍飞入一座巨大的山脉之中,通过躯壳上巫修蛮修的思维可知,这里就是目的地,祖鼎山脉。 这一次,他们目标明确,目的地就是祖鼎圣殿。 所以,他们将小部落融合成为大部落,且每个部落都有数量不菲的、堪比筑基乃至金丹层次的巫修蛮修坐镇。 可另一方面,在毁灭的边缘生存,以弱者的态度在险象环生的世界中顽强的生存,早已是烙入他们生命本能中的体悟,这是漫长岁月以来,在他们的智慧还未彻底开启,在更古老的年代就已经刻入他们骨髓里的一种自觉。 在感受到这股大凶气机后,姜乾却升起一股浓烈的既视感。 这和当初孟十七向栖鹄老道展示“潜龙勿用”这一式时释放的凶厉气机简直一模一样,只不过在威力上有天壤之别而已。 任何存在想要将他们彻底毁灭,都请先将整个世界翻一个面再说。 当时,所有蛮巫部落都已经或主动或被动的卷入到小部落融合成大部落的时代大势之中。 所以,他们必须从小就学会照料翼龙蛮兽,学会与它们交流,学会聆听它们的心声。 待到一众翼龙蛮兽重新回到崖壁边缘的平台上,这位天巫才对旁边人吩咐道:“经过长达一年的飞行跋涉,它们现在看起来状态似乎不错,可体内潜能却几乎被榨干了,接下来你们一定要好好照料,尽量以恢复静养为主,若它们实在按捺不住本性出去撒欢,每天也不宜超过半个时辰。” 这也是当日他头顶那位巫修在道装老者来临后,心中种种念头纷杂之时,曾在他心中一闪即逝的几位蛮巫“圣人”之一。 队伍在祖鼎山脉中飞行了五天,一座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巨山巍然矗立在前方。 而后,沿途又与三支翼龙队伍汇合,每支翼龙队伍都是由金丹翼龙蛮兽领队,其他则尽是筑基层次。 若将行进路线画于纸上,就能看出是一条歪歪扭扭的线,不是他们故意兜圈子,而是每一次兜圈拐弯都有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一个月后,当姜乾将这些小巫师们思维中三千年前到一千多年前的蛮巫历史串联起来后,看到那被他特别“提炼”出来的关键信息,他有些错愕,却又感觉是那么理所当然。 他们为何长期维持数百最多上千人的群居状态? 因为他们聚在一起的数量越多,对蛮兽的吸引力就越大,当数量超过一定规模,比如数千人乃至上万人,金丹层次蛮兽,甚至元婴层次蛮兽都不介意“屈尊”光临,那迎接他们就是末日之劫。 次日,当队伍再次启程,姜乾这具躯壳背上也驮了一座木屋,里面同样呆着近二十位少年少女。 孟祖。也称孟圣。 第(2/3)页